凡兩頭開口井均為中空斷面,長度與斷面周長之比較大,等重量的圓鋼相比,鋼管截面系數大、抗彎強度高,因而成為各類機械和建筑結構的重要材料,特別是用于石油鉆采、冶煉和輸送時更是如此。在地質鉆探、化學工程、建筑工業、建筑工業、機械工業、飛機和汽車制造以及鍋爐、設備、家用電器等領域,濟南盤扣式腳手架也是如此。在使用方面,濟南盤扣式腳手架以盤扣為主,結構次之。
盤扣式腳手架具有如下優點:
一、從受力角度來看,鋼管結構的優勢在于圓管與方管的對稱截面形式使得截面慣性矩對各軸具有相同的作用,有利于單桿的穩定性設計;截面的閉合改善了抗扭強度;同時,閉合截面也優于單桿的懸挑板。毫無疑問,這一切都受到了結構工程師的歡迎。
二、從施工效果來看,鋼管結構外觀簡潔,在一般情況下,合理使用鋼管截面,可以使其結構整潔寬敞。管段可提供細長、美觀的圓柱體,具有不同的截面特征,外形光滑。在經濟方面,就材料單價而言,盤扣式腳手架比普通開孔型腳手架有更高的承載力,但鋼管外壁面積相對相同的開口截面鋼構件往往較小,這就減輕了防腐防火涂層的材料消耗和涂飾工作量。
由于濟南盤扣式腳手架加工的便利性,它能給制造廠和業主帶來明顯的經濟效益,很早以前人們就認識到盤扣式腳手架優良的外形特征在古代有許多應用實例。最突出的例子之一是蘇格蘭 FirthofForth大橋,該橋建造于10年前,跨度521米,,該橋由軋制板經鉚接制成的圓管構件組裝而成,但當時還沒有采用其他制作方式,即在19世紀開發了無縫圓管截面的生產方法。1886年,曼尼斯恩兄弟發明了一種斜輥軋制穿孔的方法,并實現了厚壁短鋼管的軋制FirthofForth大橋生產線及其多年后開發出來的皮爾格無縫軋制技術,實現了薄壁長管的無縫加工。20世紀初,英國人維特豪斯發明了圓管截面的火焊;盤扣式腳手架直到1930年,美國人弗雷茨·莫恩使連續工藝得以發展,圓管截面的生產才真正開始。隨著二戰后焊接技術的不斷完善,由于 Mueller發明的特殊切割設備,使得將兩個圓形管段組合在一起進行端面切割成為可能。
版權聲明:文章來源于www.serenbefilm.com/jszd/391.html,轉載請注明出處!